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年前是交易旺季,按照惯例,高和把年会放在年后,也就在昨天。

年会安排了入职五年员工的颁奖礼,一算竟有16人,而团队也从3个人的小作坊发展为超过70人的团队。5年只是岁月的惊鸿一瞥,然而在一个创立刚过7年的公司工作了5年,也不枉是人生难得的坚守体验,难怪这一环节的主持者吴锋,竟数度哽咽。

结束时,吴锋坚持让合伙人再说几句。一贯嘴拙的我,对发言这事儿,总是能推则推,但这一次,着实絮叨良久。整个过程中,内心最蓬勃涌动的那个词便是——弟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偏执,以及在偏执下的紧张,相信给同事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老陶说我这两年已经放松了很多,而老唐则告诫说放松的还不够。于我,这实在是一种苦苦的挣扎,得闲总爱翻看王阳明、克里希那穆提、宗萨……,实质都是为了缓解甚至摆脱这种挣扎。

然而此刻回头望去,一路走来的苦乐点滴弥漫,我似乎感受到了内心的舒缓和愉悦。

(一) 执念

说起自己对创业的执念,大概是源自工作初期在外资投行和基金的经历,那时候既开了眼界,也吞着委屈,外资的经验与标准受益匪浅,与国内资源与政策的各种磨合匹配,也同样令人痛苦。无名如我,暗自嘀咕:能否有一天,也搞他一个接地气又高标准的组织出来?感谢年轻时的不知天高地厚,令机遇到来的时候,给我盲目的自信与冲动。然而创业维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紧张的情绪压倒般袭来,总是觉得努力的不够还不够,总想着能不能快些再快些。我特别能理解吴锋的感叹,企业这个功利组织,万难有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也决不能仅仅是情怀。

感谢老苏,在很多次交流中,我们领悟到:企业因社会和经济的问题而生,因问题的消解和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弱化而死。问题的宽度与广度决定企业的潜在规模,企业解决问题的深度和质量决定其生命力。这就是企业这一组织形式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基于具体问题的持续解决,企业获得相应的回报,更得以延展边界,不断壮大;并由此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入场券,持续发展。正如个人,我思故我在,事上磨砺,方见本来。

因此,认准问题,埋头苦干,千方百计聚焦于提升解决行业问题的功力。而纠结于能否以及何时成为行业大腕儿或者比肩哪位标杆,毫无意义。中国市场如此巨大,专注于解决中国自身的切肤之痛,一定可以塑造面向世界的企业。

领悟到这些,仿佛抽身而出,站在一个更远更高的角度审视脚下之路,焦虑之感渐次散去,一城一池的得失也豁然释怀。

我们几个想明白,对高和而言,就做透一件事:盘活存量商业地产,塑造高品质投资产品,对接国内日益蓬勃的投资需求。

然而,内心的忐忑仍然在:为何是你们?你们是最恰当的人吗?我自己准备好了么?

说起来,人生很多重大的选择其实都在一瞬间,很多事情启动的初始能量,从来不是理性的分析,仅仅需要莫名其妙的一念回转,埋下一个无条件信任的种子。

(二) 共鸣

诚然,人生之幸莫过于相知相守!从这一点来说,老天实在眷顾我,在还很年轻的时候,便让我拥有这样的幸运:一个是我的爱人,另一个是老苏,巧合的是认识他们的时间非常临近,从初次见面到推心置腹同样非常短暂。

几次交往,她对我说:(虽然你有很多毛病)但应该就是对的那个人!

几次交流,他对我说:(虽然你很年轻)但是一起合伙干吧!

就是这样人生只若初见的共鸣,让你可以把后背托付,从此吾道不孤!

就在那一年,我定下了婚期 ,也开启了创业之路!

如果说,只有把第一眼的钟情沉淀成柔和的亲情才能收获婚姻的历久弥坚;那么,对于事业来说,则唯有把瞬间的共鸣升华成共同的梦想、弟兄般的支撑以及勇猛直前的行动,才有未来。

(三) 弟兄及弟兄们

我自小酷爱三国,或粗或细的看搜罗来的各版本三国相关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其中,最爱听的是1994版电视剧中,桃园三结义的配曲《这一拜》,每每听到旋律中铿锵有力的“长剑在手,刀剑生辉,看我弟兄,迎着烽烟大步来”,总觉热血澎湃,击节而起,不能自已。

站在年会的现场,在兄弟朋友们创立的Hitalk,微醺之中,望着笑意盈盈的熟悉脸庞,我一下子真切的体会到了合伙制的意义:

就是集合这么一群弟兄,无论男女个性,各自忠于内心,无边界成长;但又精诚合作,一起引领创新,专业精进,创造价值。

弟兄们坚守在高和这个小组织,阔步在商业地产这个大舞台,专注坚定地做难而正确的事,壮志满怀,刀剑生辉,大步而来!

这就是我人生中结义的弟兄们!也是我所能想见的,创业的幸福与意义!

2017.3.11

 

《这一拜》

这一拜

春风得意遇知音

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

保国安邦志慷慨

建国立业展雄才 展雄才

这一拜

忠肝义胆

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

生死不改

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长矛在手

刀剑生辉

看我弟兄

迎着烽烟大步来#

话题:



0

推荐

周以升

周以升

9篇文章 4年前更新

高和资本 联合创始人 周先生是中国最早一批具有国际背景的地产私募投资和投资银行专家,曾任职于高盛集团投资银行部香港和北京办公室以及美国华平投资。他也是国内第一批人民币房地产基金的创业者。过去15年中,投资商业地产超过600亿人民币,完成的证券化和融资顾问项目超过1000亿人民币。 周先生领导和开拓了国内第一单CMBS等证券化领域的重要创新,并积极推动中国本土的公募REITs。 周先生目前担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证券化委员会顾问,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会副会长。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9篇